艺术家
  • 桑火尧
  • 南溪
  • 田卫
  • 陈海燕
  • 井士剑
  • 李秀勤
  • 韩冬
  • 王凯
  • 张浩
  • 管怀宾
  • 孔国桥
  • 吕德安
  • 章之珺
  •  

     

    寂静的知识——吕德安作品展

    于坚

    吕德安是安静的画家,呆在冷清的一角,如他山上的石头,因为耐看而容易被忽略。

    与这个时代的普遍倾向背道而驰。在我看来,这个时代的艺术是腐败的,它的品格是一种经济品格,迷恋观念(商标?)、积极进取,夸张、喧嚣、枯燥、强势且唯利是图,对意识形态的隐喻成为拜金者的遮羞布。吕德安的作品像久违的秋天,灰色的、消极的,退隐、痕迹、“在任意的表面,涂抹、拉扯、覆盖、涂改”,被时间的赤足践踏着。也是召唤。召唤那些先验者前来他的空白中聚合。吕德安深谙西方现代主义,但是他想画出自己本性中的颜色、时间。这个时间从现在延展到八大山人的时代,从纽约的电梯间连接着福建省的海。他的某些浪卷也许来自马尾(他的出生地)的黄昏。他的经历相当朴素,早年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学习,画画、写诗。后来去了美国多年,以画谋生,回国后又在故乡山中自己盖房隐居,写下了几首不朽之作,我多么喜欢他那些关于石头的诗!他说,那不是隐居,而是换一个地方说话,但灰的厚度就是这么来的。这是一个忧郁者,并非多愁善感,也没有抑郁症,他热爱生活,热爱它的败笔。上帝的材质使然。我曾看见他独自坐在纽约一间廉价公寓的公用厨房的窗前,望着对面墙壁上在暮色中逐渐加深的灰。另一次我们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回来,走进他公寓的老旧电梯,那电梯有个可以窥视楼层的小铁窗,像牢房一样宽大,早已丧失了新技术的派头,门关上后,我望着那些苔藓般的锈和某处斗殴留下的凹痕说,这也是“你看过的”。这并非要标榜某种现代主义的知识,而是,空间的转移令他获得了时间深度,如果眼光无处不在的话。八大山人为何不可以出现在纽约的电梯间里,这部老电梯是善意的,已经在时间中检验过,就像那些大地上的无德之物。吕德安的艺术精神来自他的中国家乡,或心灵深处某种“寂静的知识”,而只有穿越喧嚣的寂静才是寂静。因此,他的作品不仅仅止于形式的抽象,他的灰另有含义,只是我们不能从通常的主题来知解。只有时间会令你看到它。

    是的,或许还可以再灰一点,但是怎么灰,这不是关乎刷子的厚薄,而关乎虚无的深度或者某种日蚀。

    “风转向角落,如一场空空的膜拜。”(吕德安诗句)

    不,他可以是一个画家,但他首先是一位诗人。